第两千六百九十三章 翁氏藏书-《重生之乘风而起》
第(3/3)页
“这些藏品中的一部分,先后为文恭公所购得,其中便有唐人写经、宋拓麻姑坛记、明拓争坐位帖稿碑、醴泉铭等。”
“之后回籍修墓,途经沪上,文恭公与九华堂、扫叶山房、同文书局等以及苏州抱芳阁建立了联系,书商发现善本,便会送货上门,如有得意,往往多方筹措资金,尽力购买。”
“客居京师期间,凡京师博古斋、论古斋、丛古斋、积古斋、尊古斋、宝古斋以及宝文堂、三槐堂、积古堂等大小书铺,无不留有他的足迹。而这些由书店购入的大部分秘本,都记录于他的日记之中,藏有端绪、授受有流。”
这就十分牛逼了,一件文物抵达书铺后,其大部分源流信息就只能从图书中的序跋,批注,印章等痕迹推断其传承了,翁同龢此举其实是将断掉的流传次序再次接续了起来,一百六十年后,这些又重新成为重要的传承信息。
“随着变法失败,文恭公被开缺回籍,当时走得匆忙,留下其侄孙斌孙为其看护在京中的房产和书籍,到了次年,斌孙公便将文恭公寄存在京寓的书籍字画、文件档册、手迹等寄回,一部分移存津门,一部分装运回常熟老家,伴随文恭公度过凄凉的晚年。”
“剩下的我来说吧。”翁以钧续道:“虽然分作了两处,但两处藏书尚可称连楹充栋,而留在常熟彩衣堂内的藏书,更多为不经见者。”
“只可惜后来国家动荡,彩衣堂的收藏荡然四散,最后渐被公私收藏。”
“前年叔叔将常熟老家旧宅捐给了当地政府,根据当地政府来人跟我们说的数字,如今的翁氏藏书,除了散落民间还待收集的,主要藏于南京图书馆和常熟图书馆两处地方。”
“其中南京图书馆收藏有五千余册,在常熟市图书馆古籍部收藏有四百余种;小两千册。”